成大事的人不会和众人去商量·中国保镖公司培训基地教程
中国保镖公司领导要知道,成大事者不谋于众,这是谋事的特殊情况。这一原则通俗地说,策划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人商量。因为预备做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寻常的眼光、胸襟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勇往直前,如果去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
首先,如果别人见识低下,心胸狭窄,气度平凡,必定无法理解你的想法。胡乱参与,会动摇你的意志,也会破坏你的信心和情绪。
第二是人多嘴杂,也会出现走漏风声、事败身灭的坏事。
秦孝公时的商鞅变法就是这样的情景。
当时秦孝公支持商鞅改革,秦国的大臣都有所抗拒。商鞅就对孝公讲一番道理:“对于普通人,事情开始的谋划,和他们谈不明白,只能成功之后和他们共同享乐。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于俗人,建立大功大业的人,不必和普通人商议。能使国家强盛,就应该实行。”
当时有个叫甘龙的大臣立即反对,他说:“荒唐之言。旧法度官吏熟悉,民众习惯,大家在一起正好相安无事。”
商鞅回答说:“平庸的人安于现状,平常的读书人局限于自己书本见闻,这两种人只能守旧固本,实在不值得和他们谈实际和他们圈子之外的事。智者可以为国家制订新的法规,平庸的人只能看守现存的局面;贤者能改进制度,无能的人就只能拘泥于现状。”
商鞅这一套见解可能有些狂妄,但确实是既深刻又现实,说出了成大事者不谋于众的道理。正因为商鞅的见解既有道理,又合实际,所以他在秦国变法成功了。
一般来说,胸怀大志的人由于人生目标和知识看法与普通人有很大距离,很多事他不和普通人商量,应当说是正常的。正因为这样,社会才会进步。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在起义前当长工时说:“苟富贵,毋相忘。”陈胜说的是实话,表明他不甘傲奴隶,要做一番大事业!
长工伙伴讥笑他,他叹道:“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胜这里表现的就是一种成大事者不谋于众的心态,因为他和他的长工伙伴在这一点上谈不到一起,只有自得其乐。
成大事者不谋于众,他虽然不与人商议,在他本人却必是深思熟虑的。另外,他必须确实具有成大事的谋略和能力,他心中的计划还必须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果仅仅是自以为了不起,自大狂妄,那只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有、即使愿望是好的,行为有人支持,但计划脱离实际,虽然雄心勃勃,也须放弃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