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国特种兵退役后在伊拉克的工作生活·北京保镖公司·张东方和张东辉的报道

2018-9-18 10:49:41 次浏览 分类:最新动态

中国特种兵退役后在伊拉克的工作生活·北京保镖公司·张东方和张东辉的报道

【环球时报记者 邱永峥】随着伊拉克局势进一步恶化,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和驻伊机构或加强安保措施,或开始疏散撤离本国在伊员工。超过1.5万名在伊工作、生活的中国公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是否有保障?《环球时报》记者日前独家专访了数名在伊拉克为中资企业提供安全保障的中国退役特种兵,从他们的讲述中可以大概还原出中国在伊拉克安保人员的现状。他们也从专业技术角度讲述伊拉克中资企业当下面临的安全挑战以及中国一旦启动大规模撤侨可能遭遇的难题。

  退役特种兵贴身护卫中资企业

  眼下,在伊拉克,为中石油、中石化、绿洲、大庆石油等中资企业提供安保服务的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中国退役特种兵。“曾在军区特战大队、解放军某部‘天狼’突击队、武警‘雪豹’突击队、西藏武警总队服役,军衔多为高级士官,有丰富实战经验,接受过不同文化、宗教习俗培训,擅长与不同文化背景外国人打交道,能够帮助客户解决潜在危险与威胁,”现为中国保镖协会副会长的张东方这样介绍他的战友与同事。对于这个群体的数量和规模,因为话题敏感他不愿谈及。32岁的张东方在接受《环球时报》独家采访时说:“退役后,因为机缘巧合,我们在2010年与在伊拉克的中国能源公司打上了交道,先后在绿洲石油公司伊拉克项目驻地、中石油伊拉克CPF营地、OQDOS营地、WSN营地等处待了整整3年。”

  “防患于未然是中国在伊拉克安保人员的首要任务,”29岁的张东辉以他提供过安保服务的中石油艾哈代布项目为例说:“伊拉克中资企业项目的安保通常由里外三层构成。最外面的安保,也是广泛意义上的安全最早是由驻伊美军以及伊拉克安全部队负责。虽说我们跟美军之间没有直接的安保联络,美军也未对中资企业提供安全承诺,可一旦有中资企业安全受到威胁的情报,或者中资项目所在地发生遇袭等情况,美军会立即派出直升机前来查看核实。美军撤走后,这一职责就划归伊拉克安全部队;第二层安保,也就是中国项目驻地或油田住处的安保则由伊拉克北方石油公司直属的石油警察负责,他们全副武装,守卫着中国工人的营区和工作区,也担负中国员工外出时车队行进间的武装安保;最里层安保则由我们负责。”

  然而,伊拉克特殊的国情注定中国安保人员不会平静。张东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经历过的最惊险的一刻是曾经有4名反政府武装人员试图攻入中国项目组驻地。在他与伊拉克安全部队的配合下,最终化险为夷。他们不仅逮捕了这4名武装分子,还缴获了包括突击步枪在内的多种武器。

  据张东辉回忆,在中石油艾哈代布项目组驻地的一次“被迫拆弹”经历让他最难忘怀:“当时在挖驻地四周的排水渠,钩机突然碰上了一个硬物,就在操作司机准备进一步行动时,我赶紧让他停下来,然后徒手清理硬物四周的浮沙,结果发现那是一发未引爆的炮弹。考虑到炮弹处于不稳定状态,通知专业拆弹专家也来不及,无奈之下,我在烈日下拆了整整3个小时,最终成功将其排除并通知伊拉克警察将其清走。”张东辉心有余悸地说,如果那发炮弹不小心被引爆的话,项目组内遍布的易燃管道和其他设备的安全将不堪设想。

  30岁的吕凯凯工作地点在“抬眼就能看到伊朗边防哨卡”的两伊边境大庆油田工程队承包的项目。他回忆说:“最触目惊心的是,我们的一处油田光是地雷就清出了4000枚!因为那里曾是两伊战争中交战双方重点争夺的地区。”

  与外部危险相比,更可怕的威胁来自内部。27岁的杨启银曾在北京武警“雪豹”突击队服役,提及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中石油艾哈代布项目驻地负责安保的往事,他说:“有一次,一名伊拉克保安与项目组他国安保人员发生冲突,威胁要让对方走着瞧,结果第二天这名伊拉克保安来上班时,就被拦在驻地门外,因为从他身上搜出一支冲锋枪!”

  没武器装备困扰中方安保人员

  与伊拉克石油警察和西方保安人员相比,中国安保人员在伊拉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装备任何武器”。张东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为了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政治麻烦,以及考虑到伊拉克当地民众的情绪,我们没有配备武器。双节棍等冷兵器也仅供防身用。”

  “在营区内,我们得时刻监督和指导伊拉克石油警察的安保落实情况,夜间查岗监督伊拉克石油警察是否睡觉或者脱岗。”张东辉说:“伊拉克石油警察的职业素养让人头疼。比如说夜晚值班时,如果你不盯得紧点,他们有可能睡觉,甚至溜走。而同样是特种兵出身的英国安保人员的职业素养就比较高,不论什么时候,他们都始终保持着警惕状态,而且英国安保人员个个都装备了制式武器,外出也有防弹车和防弹服,但英国安保人员不会跟中国方面交流更多经验,因而中国安保人员与他们协同起来有着不同程度的困难。”

  紧急撤侨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环球时报》记者从巴格达消息渠道得知,中国大使馆近日向所有驻伊中资企业下达通知,要求中资公司在本月20日前向大使馆提交其员工安全状况的报告。这份通知写道:“考虑到伊拉克最近的安全状况,所有在伊中资公司将每周向大使馆提交安全报告,以助于大使馆紧急撤侨。”

  在张东辉等熟悉伊拉克安保状况的专业人士看来,从伊拉克紧急撒侨将面临一系列现实挑战。张东方向《环球时报》道出他最大的担心:“一旦巴格达突然落入ISIS武装之手,那么国际机场就会中断运行,而那几乎是所有在伊工作的中国员工的出入中枢。”张东方还担心,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中的中资企业员工,包括领导层对安全的警惕性并不太高:“他们甚至睡觉时都不关门窗。”

  在伊拉克的中国员工地理分布广,不容易集中是紧急撒侨所面临的第二大问题。吕凯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伊拉克中国能源项目工作的员工分散在南部地区和巴格达附近多个地区:“从巴格达到项目所在地,远的要飞两三个小时,近的也要四十分钟。即便是在一个项目内,上千名中国员工也不是住在一个营区内,因为他们要分驻到各个油井上。每个油井由15名中国员工和20名伊拉克员工组成。从集中生活的营区到各个油井近的要开车20分钟,远的要行车两小时。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项目组的人全部集中起来需要不短的时间。”吕凯凯所在的两伊边境油田离巴士拉开车要走8小时。

  陆空转运能力是伊拉克中资企业员工紧急撤离时面临的第三大考验。张东辉表示,以艾哈代布项目为例,从中石油项目营地到当地机场往返需要2小时,而中国营区通常只有3辆公共汽车,每辆能乘坐20多人,另有10辆商务车,每辆能搭载10人左右。而当地可供租用的其他运输车辆并不多,再加上司机均为当地民众,因此,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如何将上千名员工在短时间内运到当地机场是企业需要从现在起就得仔细考虑的问题。就算到了机场,也面临航空运力的限制,以及当地机场跑道承载能力有限等问题。如何将分布在南部各地的大量中国员工撤到巴格达将考验中资企业和中国外交机构的协调能力。

  “伊拉克南部决非外人想象得那么安全!”张东方不无担心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大家都认为,伊拉克南部均为什叶派传统控制区,就算巴格达政权崩溃也不会立即有事。这其实是危险的想法。”张东方告诉记者,伊南部地区虽说目前在政治意义上相对安全,但这里比较贫穷,即便是在相对安全的2010至2013年期间,偷盗与抢劫不时发生,身为安保人员的张东方等人处置过不少类似的情况。张东方表示:“更要命的是,多年的伊拉克战争环境让不少当地民众拥有枪支等致命武器。一旦国家政权垮台,那么当地不排除会爆发洗劫行动,撤侨车队或者人员遭拦截或者进一步危险非常有可能。”

 

保镖公司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咨询:
13269934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