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镖公司北京私人保镖学习通背拳理论知识 北京保镖公司·北京私人保镖·北京保镖
www.vipbodyguard.net威龙国际保镖公司·特种保镖培训基地·中国私人保镖公司·北京上海私人保镖
赞通背“中拳”
通背拳法谁敢当, 御敌无形柔与刚.
虚灵含中应机发, 就是神仙也难防.
迎敌我使中拳护, 入界我用十拳攻.
敌若上下左右来, 保住正中取敌中.
彼若轻急奇中破, 彼若沉缓使称称.
彼若来虚中不动, 彼若来实中拳赢.
彼若来刚柔中破, 彼若来柔中门冲.
敌拳微动我先动, 彼若守静引诱灵.
进退攻防不离中, 中门之路妙无穷.
敌人若用中拳进, 急变之中保正中.
五行土能生万变, 万变归一是正宗.
浑然形圆轻灵就, 任凭敌人内外凶.
识得此中神奇术, 玄妙尽在一呼吸
为人之准则 处事之学问
--浅谈《十晓》之妙论
猿仙通背拳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其拳经理论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斯拳所特有的《十晓》妙论堪称千古之绝唱,40字的金言绝句言近旨远,精辟的诠释了处事为人之哲理,仔细品味令人受益匪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人生教科书。正如先辈所云:“通于斯拳者,文治武功之才也。”
那么,何谓《十晓》妙论呢?它有什么样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处事为人有何指导意义呢?让我们逐一揭开她的神秘面纱,一睹绝世佳作之风采。
一晓仗则敛面
二晓察地而行
三晓内中有意
四晓清认曲见
五晓温暖接待
六晓冷寒去迎
七晓师徒敬意
八晓软弱无能
九晓名扬四海
十晓人过留名
一晓仗则敛面
习武之人,首先要知道凭借准则来约束自己,保护自己,要懂得习武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保护自己,除暴安良,而不是欺压他人。因此,要收敛自己的行为,要修身养性,做一个武德高尚之人。切不可做有悖武德之事。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猿仙通背拳的门规是相当严格的,要想成为斯拳之弟子,就必须用门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就收徒弟而言,第一关要把的就是“政审关”,明确提出:“五不传”,即:“心险狡诈者不传;凶狠好斗者不传;酗酒闹事者不传;举止轻狂者不传;骨柔质钝者不传。”“不收居心不良之徒,不教奸诈狂妄之人。”把道德品质作为收徒弟的首要条件,要求弟子谨遵武德,收敛自己的行为,切不可以强凌弱,仗势欺人。在习拳方面,要求弟子悉心研读拳经理论,在理论指导下练拳,在练拳中感悟理论。在理论指导下,使心身觉悟,在觉悟中找出变化来。从变化中引出奥妙。胆壮而心细,心平而自安,任泰山压顶唯静以待,处处提防`面面具到`指南而北`声东击西`蹈其隙而乘之。正如孙武子曰:“利而诱之,敌而取之,强而避之,怒而绕之,卑而骄子”。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试想,习武者不明阴阳之理,不知动静、虚实、轻沉、刚柔之意,不懂进退、上下、反侧之法,岂能练成?与人交手时,要求弟子防守要严密,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放的开,收的住,虚灵含中,有感即应,应机而发,寻找战机,抓住战机攻击敌手。此乃,先占天时,岂有不胜之理。
二晓察地而行
习武之人要晓得“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之道理,凡事要深入调研,明察秋毫,见机行事。
古往今来,上至两军对垒,下到武术格斗,“察地而行”备受人们重视,特别是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冷兵器时代,“察地理,得地利”显得犹为重要。三国时,诸葛亮和庞统是人们公认的旷世奇才,当时的隐士司马德操先生曾预言:“得卧龙、凤雏一人者,可得天下。”诸葛亮不负众望,初出茅庐三把火,烧出一片新天地,助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铸造了人生辉煌。庞统取西川,误入歧途被困落凤坡,壮志未酬身先亡,留下了千古遗恨。所以然者何?地利异也。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有万夫不当之勇,败走麦城,却成了东吴人的刀下之鬼。黑旋风李逵力大如牛,一对车轮板斧势不可挡,在水中却被浪里白条张顺生擒活拿。如此事例,举不胜举。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察地而行”之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习武者而言,出身先占地,是战斗之要诀。不能察其形者,必不能克敌制胜。若能“上别飞鸟,下察秋毫”,巧借地利,造成敌背我顺之势,则可“不战而屈人之兵”;若战,进可攻,退可守,得机得势,果断行动,必能克敌制胜。
三晓内中有意
习武者,要晓得多动脑筋思索问题,凡事要做到胸中有数。对拳经理论,套路及其用法,要弄清其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与对手过招,要知己知彼,不可轻举妄动。
通背拳谱曰:“拳脚功夫下等功,惟有心法是上乘。”拳出自于心,而发自于意。以心为主宰,而五官百骸无不听命也。如果不懂得“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一味胡踢乱打,即便是练一辈子也难以成手。若想晓得内中之意,须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的练习,内练意气,外练神形,以形显神,以无形之意授于有形之表。如此长期演练,方可做到“内中有意”。与人交手亦是如此。要沉着冷静,用心揣摩对方之来意,仔细观察对方之招数,虚实并用,试探对方之功力。胸中有数,方可扬长避短。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聆听老师之口授,体练老师之身传。
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意思是说,心这一器官的职能在于思考,只要有思考便会有心得,不思考就不会有心得。由此可见,潜心思考,必有所得。只有勤于思考,练拳者才能进一步身修其道。老子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由此可知,宇宙间的一切现象,无不由“道”而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拳”所修之道,是打阴阳,打气势,打对数。最终在于“以静御动,以小力打大力,询四两打千斤。”故能顺其自然,能虚,能柔才能中,也才能化,能发,才能使意念在瞬间转化为,高能度聚合之力。才能出神入化而进入“天人合一”的至善至美境界。由阴阳变化的中庸拳势中,以“至大至刚”之气,孕育出谦虚,柔和,忠义,仁慈的德性来。有此德性,小之者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大之者改变气度,美化人生。最高一层,延年益寿,超凡而入圣。此种顺乎天,应乎人,据于德,游于艺间之奥妙修行。岂不是己占人和乎。故上至军国大事,下至平民琐事,要想处理好,就必须用心思考,弄清内中之情形,分清轻重缓急,成竹在胸,方可胜券在握。
四晓清认曲见
习武者,要晓得全面看待一切问题,要清楚的认识到什么是表面现象,什么是事物的本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明辨是非曲直,不可以偏概全。否则,后患无穷。
常言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们判断一个人品行之好坏,能力之高低,切不可以貌取人,而要察其言,观其色,看其行,透过现象看本质,作出准确判断,得出正确结论。正如《荀子?解敝》中所言:“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如果我们只拘于一隅的偏见,只看表面现象,而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内在的东西,必将影响我们的判断力,从而导致失误或失败。武林高手往往不露声色,高深莫测,表面上看,与常人无太大区别,但与之交手,便觉不同寻常。因此,习武之人要有一双明辨是非曲直的敏锐眼光,对来访之人,不仅要看清其外在形象,而且更要洞察其深藏不露的东西。若与身高力大之劲敌交手,可用虚实之招诱之,使其显露真面目,我即施展玄妙之身法,轻灵之步法,魔幻之手法,使其应接不暇。彼忙乱之时,我瞅准破绽急速发劲,方可取胜。若与身轻体快者过招,我即随低就高,粘连听劲,诱其露出绝活,我则随机应变攻其必救之处,逼其出手招架,待彼失去重心之时,我即可发力,定能击彼于丈外。
五晓温暖接待
习武者,要晓得与人为善,广结良缘,需知道多个朋友多条路。对待朋友要温良宽厚,以诚相待,热情招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则万事兴。习武者,对来访之友,要谦恭热情,诚心诚意接待,使之感到宾至如归。探讨拳理,要多倾听朋友的见解,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切磋技艺,要礼让三先,点到为止,在交流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技击水平。
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清朝咸丰年间,猿仙通背拳许氏第四代传人许桂林在红砂岭巧遇清华镇一富贵之人,二人谈话投机,许将其接到家中热情招待。从此,二人成为莫逆之交。光绪三年,闹灾荒,许多人流离失所,性命不保。而许氏家族受到这位朋友接济,安然度过灾荒年。由此可见,人生在世,如果能交上几个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乃一大幸事。朋友,既是我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又是我们事业上的合作伙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只要我们付之以真情,以心交心,定能赢得朋友的真心。我们的朋友遍及天下之时,就是我们的事业发扬光大之日。
六晓冷寒去迎
习武者要分清敌友,对待居心不良.奸诈狂妄之徒不可心慈手软,不可同流合污。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或针锋相对,或避而不见。
除暴安良.见义勇为是武林豪杰之起码品行,危难时刻,该出手时就出手。但是,,对待前来挑衅的不速之客,要晓得“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决不可掉以轻心。若被迫与其交手,则遵循“仗则敛面、察地而行、内中有意、清认曲见”之祖训,要出手不留情,彻底打掉其嚣张气焰,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得到深刻的教训。以长我之威风,灭彼之志气。
猿仙通背拳许氏第五代传人许安吉怒打杨拳师,就是对“冷寒去迎”的最好诠释。许安吉在大堤授拳时,遇到一位嫉贤妒能,专从背后下黑手伤害比自己武功高的人,他就是武林败类杨拳师。杨见许身手不凡,拳技过人,惟恐抢了自己的生意,遂生歹意,到处散布谣言,败坏许的名声。许对此置之不理。杨见此招不灵,又生一计。一日,杨设下鸿门宴,假意邀请许喝茶聊天,谈话中趁许不备,杨操起一支短铁枪朝许软肋猛扎过去,许眼疾手快,顺势一按,铁枪扎入地下。杨随即出右手抓许头部,许反手一掌摔去,回手顺势将杨大拇指折断,趁杨身体前倾之时,许飞起一脚直踢杨的面门,杨鼻口出血,倒地不起。恶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当地百姓广为传颂。
七晓师徒敬意
徒弟拜师学艺,首先要晓得“敬师如父”的道理,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那样对待师傅。要虚心求教,学而不厌。师傅要爱护徒弟,悉心传授技艺,要诲人不倦。
猿仙通背拳《道德论》曰:“德重之恩,师徒之情,敬师如父。”可见世上最崇高.最深厚的恩情莫过于师徒之情。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并把我们抚养成人,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故孝敬父母是我们的本分。师傅向我们传授谋生之技艺,处事为人之道理,把我们培养成为有用之才,对我们有再造之恩,因此,像孝敬父母那样孝敬师傅是我们的天职。
猿仙通背拳传人郭再汾不仅武功非凡,而且武德高尚,堪称践行“师徒敬意”之楷模。郭自幼跟随其舅父猿仙通背拳许氏第三代传人许万怀习练斯拳,尽得真传。清咸丰年间,得中武举,进京殿试,一举成名,皇封“武德骑尉”官职,赐“雄风柳絮”御匾一块,北京万寿山线(贤)柏一棵。郭功成名就,感恩图报,为师傅建造石楼两栋,并将御匾悬于师门,把线柏植于许氏堂屋西侧。浓浓师徒情,尽在不言中。赤心报师恩,千古扬美名。
《荀子?劝学》曰:“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意思是说,人一生下来哭的声音是一样的,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生活习俗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所以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有的成为栋梁之才,有的成了平庸之辈。可见成才成功之关键在于接受良好的教育。教育对一个人的前途、命运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教育是靠老师言传身教实现的,老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习武练拳,之所以讲究“拜师学艺”,是因为玄妙之法都暗藏在一招一式之中,有很多东西从书上是学不到的,必须靠老师的言传身教来获得。正如通背拳谱所云:“得法不得传,再练也枉然。得法又得传,练成必自然。”“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士。”人生当中,如果能遇到良师益友,乃一大幸事。晓得“师徒敬意”,必将受益终身。
八晓软弱无能
习武者,要晓得软弱将被人欺负,无能将受制于人。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的的保护自己。与此同时,也应懂得以弱示人,不可恃才傲物。
“打铁先得本身硬”如果一个人没有真才实学,在世上就没有立足之地。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只要我们虚心求教,勤学苦练,是不难做到的。然而,能而示之不能,做起来相对难一些。通背拳谱曰:“能软柔者,自然刚者,灵也。”“术虽柔,刚在其中矣……柔中有刚攻不破,刚里无柔不为坚。”刚中有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则无坚不摧。由此可见,示人以软弱无能,并非真的软弱无能,实为含而不露,绵里藏针也。
全面理解“软弱无能”之意,对习武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视之远,远而示之近。”用兵打仗,就是用“诡计”来迷惑敌人,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诱敌误入歧途而歼之。与人交手亦是如此,虽武功高强,我却以“软弱无能”麻痹对手,使其骄纵,骄纵则必露破绽,我即乘虚而击之,彼必败矣。
“能而示之不能”不仅是武技之要求,而且是武德之修养。人们常说:“满瓶不响,半瓶咣当。”德高望重,技艺精湛之人,往往谦恭而不露声色。因此,习武之人,不仅要练功,而且要修身养性,要用心去体会“软弱无能”之含义。
九晓名扬四海
习武者,要有远大志向,要以把中华武术发扬光大为己任,致力弘扬中华武术之精华,传承民族瑰宝于世人,功成名就日,名扬天下时。
我国传统武术宝库中的优秀拳种数不胜数,然而,名扬四海者却屈指可数。究其原因,传播推广是其根本。猿仙通背拳,是一个文化内涵丰富的古朴拳种,如此完整的文化荟萃传承至今,这在我国武林宝库中是十分罕见的。但是受历史.地域诸多方面的原因影响,未能广泛传播,实为一大憾事。令人欣慰的是,如今社会各界对古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工作正全面展开,全民健身活动风靡世界,有识之士正致力于斯拳的推广和传播。我们深信,猿仙通背拳这颗明珠,将借此东风飘香万里,造福人类。
十晓人过留名
习武者,要晓得人生如过客,即使不能功成名就,名扬四海,也要为后人留下一个好的名声。
常言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流芳百世,名垂青史,是每个有识之士的共同心愿。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并为之而进行不懈的努力,无论何时何地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同样会受到人们的敬仰。对习武之人而言,要成为一代宗师,成为名人,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是,成为一名武德高尚,成为一名积极传播武术精华,推动武术事业向前发展的爱心使者,是不难做到的。付出总会有回报,只要我们多做有益于人民的善事,我们的名字同样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的。
综上所述,《十晓》妙论以其平实的文笔,丰富的内涵,在武林中独树一帜。朴实无华之绝句,广涉人生方方面面,是培育栋梁之才的百科全书。寥寥数语,揭示了处世为人之哲理,令人茅塞顿开。一字千金之妙论,渗透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优秀品德。她是人类文明的经典之著,她是伴随我们成长的良师益友。山重水复疑无路,细品《十晓》指迷津。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并践行《十晓》,必受益终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