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国国际保镖公司·读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有感

2013-1-4 21:29:09 次浏览 分类:保镖基础常识

中国国际保镖公司·读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有感

www.vipbodyguard.net威龙国际保镖(中国)有限公司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6420a0100w7lz.html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
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常怀十九泉。
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
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
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
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



    世上真有陶渊明所描写的那块仙境乐土吗?许多文人的回答是肯定的。因而,他们不辞远途跋涉之苦,来桃花源寻找古代秦人的踪迹,寻找“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那种与外界隔绝的环境,寻找“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社会,或许冀有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呢。幽静美丽的风景是找着了,但是他们并没有找到古代的秦人,于是饮含着激情,或不无遗憾地题诗作文,吟咏那一处处优美的林壑,古朴的建筑,或在诗文中表现出没有寻着古秦人的失落,表示以后还要再来,还要继续找。
苏轼与众不同,他对桃花源的存在表示了怀疑。这是指桃花源那样的社会,而不是指桃花源这个风景区。先于苏轼的唐代韩愈也表示过怀疑,他在《桃源图》诗里开笔就写道:“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根本不相信有桃花源的存在,但是,他没有提出更多的根据加发否定。唯有苏轼把否定传说中的桃花源存在的理由说得非常充分。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
    据《桃花源志略.志余》载:苏东坡帖云:“过桃源想复一访遗踪,鼎澧间故多嘉处耶?”可见苏轼到过桃花源,而且这不是第一次,这又与民间流传的苏轼,黄庭坚同游桃花源相吻合。苏轼几次来到桃花源,大概是进行考察,以获得有力的证据加驳斥的吧?他在《和陶渊明桃花源诗序》中就把这种理由讲得十分明白:“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苏轼否定桃花源,是否定桃花源仙人的存在。桃花源的故事流传日久,一传十,十传百,桃花源就逐渐被人们神化了,其实,这也许并非是陶渊明写这篇文章的本意。苏轼考证了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记”里只说先世避秦乱来此。“先世”二字,道出他们这些桃花源中人都是初入洞避乱人的子孙,而并非长生不老的神仙。苏轼大胆表示怀疑:“岂有仙而杀者乎”?哪里有神仙去“杀”鸡的呢?
    要说桃花源中的这些人,也只是一些长寿的人。他们的长寿,是与这里环境的清幽、风景的优美有着密切的关系。苏轼又进一步举例来加以论证:南阳有菊水,水甘而劳,这里三十余户百姓因饮作此水,个个都是长寿之人,有的活到百二三十岁。蜀山有个老人村,村里多见五世同堂的人家。是什么原因使得这里的人如此长寿呢?“道及险远,生不识盐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长寿。”这里道路艰险,地处僻偏,或者说就如桃花源中人一样,与世隔绝吧,他们不认盐,也不认识醋,更不用说吃。 “醯”即醋。《礼记.内则》:“和用醯。”陆德明释文:“醯,酢(醋)也。”在他们生活的村子里有一条小溪,溪中多枸杞,枸杞的果实根皮均可入药,果实为枸杞子,根皮为地骨皮。枸杞子性平,味甘,功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地骨皮功能虚热、凉血。根如龙蛇的名杞算得上同类中的珍品了,他们每都饮用这里的水,所以也长寿,接着,苏轼又从环境的改变对人寿命的影响来进一肯阐述。他讲的依旧是这青城的人:“近岁道稍通,渐能至五味,而寿益衰。”这里只是道路稍通,也就是说刚刚与外界人接角,而这里的人也是才知道酸甜辣咸,他们的寿命就一天天减下来了。这更不用说桃花源是“一朝敞神界”了,这里的“敞”,比青城山的“道稍通,渐能至五味”开化多了吧?苏轼拿桃花源比作青城菊水,但愿天地之间多有这个样子的地方,不独桃花源这样。苏轼也为桃花源而叹息:“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这里已化为了争夺之场,民风再不如陶渊明笔下的那样纯朴,人心再不如陶渊明笔下的那善良了啊!
    紧接着,苏轼在序文里又拿桃花源与仇池并举。仇池,山名,以山上有伏羲崖,相传伏羲就是在这里出生的。有仇池国而得名,又因山上有平地百顷,亦称百倾山。在甘肃西和县西南部西汉水北岸。山形如复壶,四面陡绝,山上有九十九泉,可以引泉灌田,煮土成盐。仇,是福地,有小洞天之附庸。杜甫曾写诗云:“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这里跟桃花源一样,也是避世的好地方。
苏轼的这篇诗序中,一方面驳斥了过去把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的错误;另一方面把桃花源和仇池、青城、菊水并举寄托了他对这里的一山一水的由衷赞许。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

 
  神鱼令不见,福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
 
  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这是诗圣杜甫在游历了西和县仇池山后的惊喜吟唱。
 
  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ll年),武都白马氏部大帅杨腾之子杨驹,在此建仇池国。以百顷为号,兴衰续断,经晋至隋6个朝代,传18代,易33主,建立过 5个氏族国家,统治甘、陕、川3省边境的6郡达386年之久(公元196年至581年)。正如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所说:“仇池绝壁,峭峙孤险,登高望之,形若覆壶,其高二十余里,羊肠盘道,三十六回。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因此百顷为号。”现有公路曲折迂回,可直通山巅。近年,从仇池山中还出土了大量兵器和制造火药的器具,从青铜的剑、戈、斧,到铁质的箭链,相当繁杂,显示了古代这里战争的频繁。
 
  仇池山,峡谷幽深,奇峰竞秀,茂林修竹,万壑藏云,于万山之间,巍然崛起,孤高人云。西汉水和饮马河汇流山下,水石相击,浪若奔雷,既有陆地的陡峭险峻,又有临水的壮丽风光。山上景致奇妙,著名胜迹有伏羲仙崖、石勺奇潭、金龙滚珠、八仙上寿、麻崖古洞、东水无垠、洞涌神鱼、小有洞天等八胜,构成了仇池山“峰、泉、云、洞、石”五绝的特有美景。西和民谣唱道:“伏羲仙崖第一景,轩辕神修滚龙珠。东石无垠西石勺,中洞潜藏小有天。四大菩萨云霄殿,入仙上寿吉祥山。一上仇池百顷田,麻姑仙洞几千年。”
 
  峰峦千姿百态是仇池山第一绮丽之处。这里的山峰绝殊离俗,秀而不媚,幽而不闭,蔚为奇观。有的像精致雅秀的宝塔;有的像直插云天的利剑;还有的像奔路的骏马,出洞的雄狮……山峰间长满青松翠柏,四时花卉,把仇池山装点得郁郁葱葱,青容俊貌。高1793米的主峰——伏羲崖,相传是伏羲出生之处。这里怪石嶙峋,花草并茂,彩云飞渡,如入仙境,故又有伏羲仙崖之称。凭崖远眺,西和县、成县、礼县交界的青峦翠野,城郭田庐依稀可辨。山脚,西汉水、饮马河犹如缥缈玉带,闪闪烁烁。更有天边云雾,蓬蓬松松,把远山仞峰遮遮掩掩,似欲融进其间的诗情画意。
 
  山泉遍布,溪水长流,是仇池山的又一绮丽之处。仇池山上众多的泉水中,要数“石勺奇潭”最为妙绝。这个小潭在仇池山西面的一处陡崖下。一眼清澈如玉的泉水,顺着一个小石孔潺潺流出,正落在一汪木勺大小的石潭中,晶莹透明的潭水,长年不息,不竭不溢。千百年来,附近老乡在此取水,舀去一勺,眨眼间又聚满一潭,且泉水甘洌醇厚,清凉可口,沁人心脾,有“积年之疾,一饮皆愈”之说。洞景是仇池山的主要绮丽美景。山洞幽静,秀水叮咚,井藏有众多的古迹。它以清、幽、秀、雅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中外游人。小有天是仇池山的一个石洞,洞里流水潺潺,洞口一眼清泉,碧绿澄清,明如宝镜。每当星夜,扶壁下观,泉中星空闪烁,月影清晰。洞顶有泉水倾注而下,银花朵朵,珠飞玉溅。每当朝阳照临,洞口有彩虹呈现,绚丽多彩,令人惊叹,古人称之为“珠宫”,留下了不少动人诗篇。
 
  更为神奇的是,在仇池山下的青石崖边,有一小洞,涌出一眼碗口粗的山泉,注入洞口乱石间,汇作深潭。每当清明前后,有银鱼尾尾,随水跃出,人称“神鱼洞”。这种罕见的珍贵鱼种,从头到尾,完全透明,在它周围的无穷黑暗中十分显眼,但稍闻人声,即倏尔游回洞中。
 
  仇池山翠绿的茂林修竹丛中,还耸立有一咱赭红色的瘤状泥质岩石。这种石头形状呈瘦长的柱体,表面有许多小孔洞,俏丽有致,充盈风姿,且吸水性强,石上可栽树植卉,是高级的假山盆景石。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得到一块仇池石,“藏之以为稀代之宝”,不仅把自己的一部著作题名“仇池笔记”,还写下了“梦时良是觉时非,吸井埋盆故自痴。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乌道绝峨嵋。秋风与作烟去意,晓日令涵草木姿。一点空明是何处,老夫真欲住仇池”的千古绝唱,表达了对仇池山的无限向往。
 
  仇池山山脚下,还有一养马城,系当年守卫仇池山的城池。至今断墙残垣,仍依稀可见。城池遗址周围曾挖掘出35座唐、宋、 明、清古墓,出土有众多的陶器、瓷器、铸铁釜、推石磨、刀、矛等物。城西河中,有一巨大的秀石,形如体肥膘厚的巨鸭,名曰“竹鸭石”。奔流直下的河水,在这里形成层层漩涡,景色十分引人。
 
  仇池山巍峨险峻,却又兼有园林的纤秀幽雅,在山中漫游,处处有一种深不可测,景中有景的风韵。当游人手捧仇地石和滴血杜鹃花告别这风光绮丽的仇池山村,心中会充满恋恋不舍之情.
    仇池山位于甘、陕、川三省交界,属秦岭和大巴山交错之地,面蜀背秦,形势险要。郦道元《水经注》描写它是:“绝壁峭峙,孤险云高,望之形若覆壶,高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严格来讲,它不是一座山,而是一个已经消失了的独立的国家—当年的仇池国统治甘、陕、川三省边境六郡18县达386年之久,而这个国度的首都就在仇池山!车子进入甘肃省西和县大桥乡,远远地便能看见仇池山。它孤立于群山之中,壁立千初,整座山形呈小舟之状,四周红岩石壁,险要无比。仇池山历史上兵匪多次安营扎寨,故又有大山寨石下有一小洞,一股碗口粗细的泉水喷涌而出,注入下面的深潭。水清激见底,碎石历历可数。诗人杜甫有一首诗:“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今不见,福地语真传。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其中的“神鱼”即指此。据当地人说,每年清明前后,从洞内深处会涌出许多大大小小的鲜鱼,可达千斤。村民用背篓抓捕,由于洞小鱼多,不少大鱼的外皮都被岩石擦破。这种罕见的珍贵鱼种,从头到尾,完全透明,照亮了它周围的无穷黑暗,但稍闻人声,即马上游回洞中.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向仇池国驶去。一路之上,只见奇峰突起,乱石崩云。它三面绝壁,一面深涧,绝壁犹如斧劈,深涧不见其底,可谓一夫当我们到路边的一个村子打问去伏羲崖的路,那里的人民风浮朴,不事修饰.他们给我们泡茶,并详细描述如何前行。这户农民家被包围在一大片玉米地里,如同神仙的居处。顺着农民朋友所指的路,我们向伏羲崖驶去.山上路考良窄,仅能容一辆越野车行驶,司机小心冀翼,如履薄冰.在这个山顶上的一处小学里,我看到了这次要探寻的一个重要内容:古仇池国遗址。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古仇池国遗址是东晋初年白马氏人杨氏建立氏人地方割据政权的中心。东汉建安十六年(211),武都白马氏部大帅杨腾之子杨驹,在此建仇他国,以百顷为号,经晋至隋六个朝代,传18代,易33主,建立过五个氏族国家,统治甘、陕、川三省边境的六郡18县达386年之久(l%581)。仇池国能够凭险固守,与当时的国内形势是分不开的。东汉汉献帝刘协时,群雄割据,朝政日非,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这种混乱纷争的局面无法形成强大的军事力量,所以仇池国能够与中原动荡的23个政权相抗衡。仇池国疆域面积较广,以仇池为中心,辐射向陕中、川北,包括现在的甘肃陇南(包括临洗、氓县)、四川江油以北、陕西汉中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面积近1O万平方公里,人口也有200多万。由于连年的战争,其国址不断南迁,最后在文成立阴平国,于南北朝时灭亡.

    仇池山有“峰、泉、云、洞、石”五绝的特有美景,当地民谣唱道:“伏羲仙崖第一景,轩辕神修滚龙珠。东石无根西石勺,中洞潜藏小有天。四大菩萨云霄殿,八仙上寿吉祥山。一上仇池百项田,麻姑仙洞几千年。”站在仇池山最高峰伏羲崖上放眼远眺,西和、礼县、成县、康县的峰峦烟井、城郭山村,遥入眼底。俯视山下,西汉、饮马二河扰如一条玉带,缠绕在山脚,真可谓“环水有山不见山,一丛云村插天缘”。

仇池山是历代诗人最爱游览的名山之一,如陶潜、李白、杜甫、苏轼等都为此山留下了名言绝句。“一点空心在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我念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赖有钥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葱笼”、“地偏恰似仇池穴,俗厚难忘畏垒乡”、“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从仇池山返回的路上,我专门检了一块仇池石放在车上。它石色赫红,吸水性强,其上可种植花卉,广植苗木,是高级的假山盆景石,具有皱、透、疫、秀和俊中有五等特点.据我所知,历代的石谱,多收录有仇池石。后世之人长期将仇池石错以为仇池砚,误说多年。苏东坡当年在秦凤路辖管的风翔任判官,当他得到一块来之不易的仇池石时,更是爱不释手,当作珍品,用当时由朝鲜进贡来的高丽铜盆装置于内,供于案几。

陇南山区号称是风光险峻的先秦表里山河,在陇南山区行走,总有“我已无家堪送老,白云深处望仇夷”的感慨

 

 

 

 

 

保镖公司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咨询:
13269934888